公司起名 公司起名
  • 首页
  • 看生肖论人生
  • 白氏周易研究
  • 上正
  • 摆渡人
  • 仁生处处会相逢
  • 仓一卫
  • 艾弥儿
  • 首页
首页 > 今文观止

什么是坤卦?元,亨,利牝马之贞

2025-07-06 03:36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用六:利永贞。

彖曰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牝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乃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象曰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初六 履霜,坚冰至。

象曰 履霜坚冰,阴始凝也。 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六二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象曰 六二之动,直以方也。 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六三 含章可贞。 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象曰 含章可贞;以时发也。 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六四 括囊;无咎,无誉。

象曰 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六五 黄裳,元吉。

象曰 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上六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象曰 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用六 利永贞。

象曰 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文言曰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 承天而时行。

文言曰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 易曰:「履霜坚冰至。」 盖言顺也。

文言曰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文言曰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 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 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

文言曰 天地变化,草木蕃; 天地闭,贤人隐。 易曰:「括囊;无咎,无誉。」 盖言谨也。

文言曰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文言曰 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

《参同契》

乾坤者,易之门户,众卦之父母。

坎离匡廓,运毂正轴, 牝牡四卦,以为橐□籥。

覆冒阴阳之道,尤工御者准绳墨, 执衔辔,正规距,随轨辙, 处中以制外,数在律历纪。

月节有五六,经纬奉日使, 兼并为六十,刚柔有表里。

朔旦屯直事,至暮蒙当受, 昼夜各一卦,用之依次序。

即未至晦爽,终则复更始, 日月为期度,动静有早晚。

春夏据内体,从子到辰巳, 秋冬当外用,自午讫戌亥。

赏罚应春秋,昏明顺寒暑, 爻辞有仁义,随时发喜怒, 如是应四时,五行得其理。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

天地者,乾坤之象也;

设位者,列阴阳配合之位也;

易谓坎离者,乾坤二用。

二用无爻位,周流行六虚,

往来既不定,上下亦无常,

幽潜沦匿,变化于中,

包囊万物,为道纪纲,

以无制有,器用者空,

故推消息,坎离没亡。

言不苟造,论不虚生,

引验见效,校度神明,

推论结字,原理为证。

坎戊月精,离巳日光,

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土旺四季,罗络始终,

青赤黑白,各居一方,

皆秉中宫,戊巳之功。

坤卦的研究

现在回过来讲《周易》的坤卦。

说到坤卦,一个很大很麻烦的问题又来了,本来我主张研究《易经》,该从《系传》开始,为了使大家在卦上多了解以后,再回转来看《系传》,也许会更深入一点。

乾卦还好研究,坤卦就比较讨厌了。

“坤,元亨,利北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要注意,这里也是“元、亨、利、贞”,但“利、贞”不紧接在“元、亨”之后,而是“利牝马之贞”,母马之贞,公马则不贞。换言之,假使卜卦,这句话只利太太,当丈夫的没有份。

何以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以卜卦而言,出门好不好?好!但是开始有艰难,弄得糊里糊涂,最后却有很好的成就,主利,大吉大利的。“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出门如去西南,或在西南方作事业,一定成功,会有很多朋友帮忙,可是不利于东北,但本身没有关系,得力的助手会失去,可是本身大利,所以要“安,贞,大吉。”这和签诗一样,不必解释,都晓得了,可是认真研究起其中的道理来就讨厌了。

坤为地,地为什么会有这些个说法?一般学者,专门读书,不研究象数的人,不懂上古道家科学思想的,对于《易经》就觉得讨厌。尤其五四运动以后,有多少学者骂《易经》,在那里痛恨自己的文化到如此地步。

《参同契》透露了坤卦的秘密

现在我们来作深入的研究。我们知道,乾卦代表太阳,坤卦代表月亮,也代表大地。这要注意到,自京房易的系统下来,汉朝有一部道家的书叫《参同契》,是丹经鼻祖。所谓“丹经”,是炼丹的,使一个人超凡入圣变成神仙,为东汉魏伯阳真人所著,又名火龙真人,佛家称佛,道家称真人。

所谓“参同”,是就《易经》、《老子》、《庄子》三本书的道理和方法,对于人修炼成神仙的科学性原则是相同相通的。在《参同契》里,从天地宇宙的法则,然后讲到生命的法则,自己养生的方法。他的方法中,用了京房易这一系统的《易经》思想,说明了乾坤两卦,太阳月亮和地球及地球外面的金、木、水、火、土五星,与人类身体内部生命法则相通的地方,其中提到坤卦是一个重大的问题。

说到这里,报告大家自己认为很得意的一件事,这件事到现在为止,仍然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是一件尚未被人发现的一个重大发现,对《易经》体认的一个独家所有的一传之秘:记得当年研究坤卦又研究《参同契》、《京房易》,几条路不能相通,相当痛苦,尤其是看丹道方面的书,炼性、命方面的方法,简直玄不可测,不可知,不可思议,感到奇怪。

再退回来看一般学说上的、历史上,乃至近代大学者如康有为、梁启超、章太炎等等的说法,不但都是批驳,而且处处存怀疑。但是我有一个观念,我还是非常崇拜自己的祖先,认为古人自有他的道理,经过很多年的研究,才把它弄通了。

《参同契》中谈到京房的纳甲,为什么乾卦纳甲,坤卦纳乙?甲乙本来在东方,把纳甲的圆图拿来看,位置都变了。看《参同契》就更奇怪了,其中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炁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值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壬癸配甲乙,乾坤括始终。”这在最初也不懂是怎么个说法。道家所谓炼身体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然后变成神仙。

依照道家的办法,大约一共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我常说假如真有神仙,只需要十三年就可成功,真是合算。用求学来比,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一共费时十六年,大学毕业以后,找一个一万元月薪的工作,还到处进不去,如果费十三年时间可以变成神仙,长生不死,该多舒服!这在西方文化是想都不敢想的,只有中国人有这种理想。

看《参同契》的这段文字,以后再看《易经》的坤卦中“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和《参同契》的“东北丧其朋”的话一对照,我把它贯通了。这里坤卦是指月亮。我们中国几千年来,天文历法,都是用太阴历,以月亮的盈亏作标准,与潮水的升降有关系,与土地的地质变化也有关系,气候的变化,就是用这一套方法推测出来的,这比现在的天文台、气象所还要准确。

太阴历月亮每到十五满月从东方出来,每五天一候,三候一气,六候一节,都是根据月亮现象看出来的。可知我们的老祖宗,经过了几千几万年的经验,最后把这个法则拿出来,成为全民的科学,人人都懂,天文、人事,都能把握,所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月亮盈亏的阶段分为六个,先说十五的月亮最圆的,十六最圆满了,到了十七开始缺,二十三亏了一半,二十八没有了。真正的黑夜是二十八以后到下月初二,这期间假使带兵走夜路,要特别小心,到了初三的眉毛月就出来了,是早晨看西方,挂在天上面,所以月出于西,到了初七、初八,夜中看到半月在正南方,到了十五又看到满月在东方的位置,也是乾卦的位置,因圆满光明,所以是乾卦。

这月亮是真阳,我们老祖宗就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是吸收太阳的光,到了十五月亮的光代表了阴中之阳,所以纳甲纳在这里,再到了二十七八,月亮在东北方下去就没有了,后天为艮卦,先天为乾卦现象,把这《参同契》的那段话和月亮的现象了解后,就知道这里坤卦不是“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而应该是“西南得明,东北丧明”。那么从此知道这是中国古代的一套科学。

坤为什么独利母马

“元亨,利牝马之贞。”对母马就好,对公马不好,为什么呢?读《易经》,对中国文化的物理常识要丰富。我们到西北,看到野马群,马是喜欢合群的,一群上千匹的马中,有一个头子出来,一定是一匹公马,这匹公马领头往哪里,这一群马,无论公的母的都跟着它,非常拥护领袖。

牛群也是如此,牛群夜晚睡觉,母牛一定睡在靠里面的安全地带,公牛则一定睡在外面的地带,以保护母牛。所以男人照顾女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打仗的时候,公马也一定冲在前面,所以牝马(母马)是追随牡马(公马)的,这是第一个观念。其次,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母爱,每一个宗教,到最后都是崇拜女性的,天主教的圣母,佛教的观世音,都是女性,因为母爱最慈悲、最仁慈、最伟大,所以中国文化上认为女性“为母者强”。

不但人如此,各种动物也如此,当母亲的时候最坚强。试看母鸡,平常非常软弱,可是当它翼护小鸡的时候,遇到了老鹰等等侵略者时,则会拼命保护小鸡,精诚抵抗,这就是母爱的精神,牺牲自我的精神,所以母马不但有跟公马,跟乾卦,顺阳性的功能,同时本身还能发挥群爱、仁慈的精神,所以坤卦的象是牝马,这是炒得很的。第三个观念,我们知道在中国文学上“牧马嘶风”的话,马是喜欢走逆风,牛喜欢走顺水,所以研究《易经》的象,要懂得中国古代这一套物理学。

如中国的文化的物理,冬天在郊野,欲知风向,看鸟栖息在树上的位置就知道,如栖息东边的枝上,即有东风来,栖在西边的枝上,即有西风来,因为乌喜欢面对逆风,假如顺风,它的羽毛被吹翻起来,可就要冻死了,这是当然的道理。马喜欢逆风,因奔走时有更大量的空气吸入,毛也是顺着吹,当然更舒服。

坤卦又代表月亮,月亮的发光是从太阳来的,也代表大地,地球的运动,也是跟着太阳作相反的运动。这些了解以后,就知道坤卦的卦辞,是非常含有科学道理的。中国文化的好处在把科学、物理、天文归纳到人事法则上来,因为天地人,总是人的文化,缺点则在我们科学思想的进步比任何民族更早,而不愿意向唯物方面发展,只拉到人文方面来。这是就目前而言,究竟将来的历史,是我们吃亏或是人家吃亏,那就很难讲了,我们应该有自信,我想我们是不会吃亏的。

现在我们再来看坤卦的卦辞,就容易懂了。“坤,元亨。”元代表了后天的开始,亨通的,同大地一样,月亮一样,是光明的。“利牝马之贞”,有利的像母马那么顺,顺天而行,也可以说是顺乾卦而行,也可以说顺阳而行,这样产生的中国的人生哲学,同时也可以讲男女夫妇的夫唱妇随,和顺家庭才兴旺,事业才发展,社会才繁荣。

并不是说夫唱妇随即是打倒女权,这个思想是最尊重女权的,如前面说的马群、牛群,到了夜间在旷野中休息,自然会让母马母牛到中间安全地带去睡,公马公牛都在外围担任保卫的责任,男性的伟大也在此自我牺牲的精神。所以夫唱妇随的顺道,并不是压迫女性,因为女性的许多先天性条件是需要保护的,所以这里教我们要有效法坤卦的精神,顺大众的精神。

古代坤卦为皇后之卦,如以卜卦而言,以这个现象问吉凶祸福,则“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像月亮一样,先有一度是黑暗的,后面一直是光明。可是到了圆满的时候要注意了,接着是下坡路,主利是指中间有月圆之日,大好的前途,因是月亮的情形。“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如照我前面的解释,就像古人一样把这两句改为“西南得明,东北丧明”。

不过我也认为懂了这个道理,也不必要改。“安贞吉”是安详的,讲人生哲学,要效法坤卦的精神,坤卦永远是平安的,等于地球,永远是安详,尽管汽车去碾压它,开山去爆炸它、挖它,它也不生气,人要学到这样包容、大度、安详,就公正,结果大吉大利。

大地的文化

以上是我对坤卦的另一个专利的看法。下面是《彖辞》,看法又不同了,又把坤卦拿来完全作大地--地球的解释,所谓乾为天,坤为地。

“象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

乾卦有一句话“至哉乾元”,是孔子赞叹的话,现在孔子又转过来赞叹坤元,孔孟的儒家思想走这个路子,道家也走这个路子,老子教我们效法天地”。我们做人为什么要效法地球?“万物资生”,万物的生命靠地球才能够生出来,它可没有向我们要报酬,所以人要效法这种道德的精神,只知付出不要收回去。

大地为什么有这种功能和精神,因为大地永远像天一样,给你光明,给你生命的能,它没有想要破坏你,所以是承受了这种天道的法则,而构成了这个大地的精神,这是孔子第一个在抽象方面,赞叹坤卦--大地的功能。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含弘光大,品物咸亨。”

第二个观念,又赞叹这个大地,教我们人要效法大地那么伟大,月亮那么光明。古人对一个胸襟伟大、了不起的大人物形容为“光风霁月”,同月亮那么光明磊落多好,地有多厚,厚到可以载万物,所以它的德性之大是没有边界的。

中国人以前都讲天圆地方,而被指为不科学,其实中国人科学得很,只是把“天圆地方”的意思解释错了。中国古人并没有认为地是一个方块,而是说地是有方位的,分东、西、南、北方。

试看孔子的学生曾子就说地是圆的,汉朝也说宇宙如鸡蛋,地球如蛋黄,没有错,只怪后世的人自己读书不够,乱解释中国文化。现在这里也说“德合无疆”,地哪里有疆界?地是圆的,哪里有起点?经纬度是人替它假设的,站在中国立场,中原是起点,站在英国立场,又另外假设一个起点,所以我们做人处世,要效法大地的精神,德要养得厚,而且要圆融广大,含蓄伟大的光明,万有的东西都靠大地生长。

“北马地类,行地无疆,柔顺利贞,君子攸行。”

这里又把科学精神,拿到人文文化上来解释。母马和大地一样,逆风而行,就是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地球是反太阳的方向运转,行地无疆,地球永远是运转的,马也是不休息的,马睡觉是站着的,懂得物理,这书中的味道就读出来了。

像庙里为什么敲木鱼,因为鱼的眼睛不会闭上的,鱼是不睡觉的,所以敲木鱼是教学道的人,要像鱼一样,要时刻警醒。行地无疆,也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同样的道理。人不能有一分一秒的松懈,求学、做人、为道、为德,都应如此,还要“柔顺利贞,君子攸行”效法乾坤一样,天地一样的胸襟,包容万象,自强不息。

“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西南得朋,及与类行,东北丧朋,乃终有庆。”

这里证明了这两个“朋”字是“明”字,孔子这里也说,开始迷住了找不到路,后来顺天体而行,自然反目正常,西南为什么得朋,东北为什么丧朋,那便是指它必须要与同类合群共行,结果终归会有吉庆。

“安贞之吉,应地无疆。”

这是解释文王卦辞,何谓“安贞吉”?人先要安、要贞--正派,能够安,能够正,自然大吉大利,就像大地一样,那么平静。

“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里明白地说明,坤卦的现象如大地一样,大地是坤卦,要懂得坤卦这个符号是大地的代表,讲人文文化,做人要效法大地一样,修养自己的学问道德,要效法大地之厚,尤其当领袖的人要包容,要能负担,别人的痛苦都能承担起来,“厚德载物”是中国文化儒家道家的最高的学问。

研究《易经》,应该发挥每人自己的智慧,做学问是很难的,我今日认为对的意见,到明天有了新的发现,说不定又把头一天自己的意见推翻了,所以我所讲的,只是提供大家做一个参考,告诉大家一个研究《易经》的方法而已,千万不要过分相信,有时候连对古人都要怀疑,可是怀疑归怀疑,印证又是另一回事,不可因有一点怀疑,就作全盘的推翻,这就太狂妄了。

现在讲坤卦的爻辞。

邵康节的宝瓶子

“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

这里就和乾卦不同了,我们过去的天文科学,是用十二辟卦来代表十二个月,十二辟卦是乾坤两卦的变化,坤卦是十月,为纯阴之卦,坤卦是在上古,也许更上古形成的。我始终怀疑《易经》的文化是上一个冰河时期留下来的,不是这一个冰河时期的产物,因为它的科学、哲学的道理太高明了。

我们知道了坤卦是代表十月,在一年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霜降节气,这时候夜间会结霜,当早上打开大门,踏到地上有霜的时候,就知道跟着天气要冷,准备衣服过冬了。跟着来是立冬、小雪、大雪,就要下雪了,黄河要冰冻了。这句话就是告诉人,如果讲哲学,一个学过《易经》的人,就会知道前因后果。一件事情一做的时候,一定晓得后果,对这件事结论如何,自己的智慧应该知道,因为履霜坚冰至,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前因和后果。

那么《彖辞》的解释,引用爻辞的履霜坚冰,是冬天阴气开始凝结起来,开始是前因,至于后果,则“驯致其道,至坚冰也”。顺着这个时间下去,就天寒地冻,地下要结冰的。如果卜卦,得到坤卦初爻,就知道以后还更艰难,但是假如作战,在北方碰到这情形,就知黄河要结冰了,不需几天就可渡河而过。

在抗战期间,我们国运昌隆,连续八年黄河没有结冰,假使结了冰,的确有问题,日本人的马队一下子就过来了,日本人一直在等这个机会,可是上天保佑,抗战八年中黄河就没有结过冰。举这个例子,就是说明同一个卦,看情形如何?可有利也可不利,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不要迷信,这是智慧的事情,全靠心灵偶然的判断,如果加上主观就不行了。

以前有一位善卜的人,占卜到他自己的一只宝瓶在某月某日正午时会破碎得四分五裂,他就不信,在这一天把这只宝瓶,安安稳稳放在桌子中间,自己则坐在桌旁守着,看这只宝瓶如何破法。到了中午他的太太把饭做好了,叫他吃饭,叫了几次他都不理,太太见他不声不响不动,老盯着一个瓶子发呆,就故意开玩笑,欲惊醒他,拿了一条鸡毛掸子向瓶上一敲:“你看这宝瓶干什么?”不小心把这宝瓶敲破了,于是他哦了一声悟了,悟了什么?

忘记把自己算进去,就是没有把主观算进去,这是关于算卦的有名故事。但这故事中含有很高深的哲理,人处理任何事情,往往不是忘记了自己,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这是做人的修养、事情的处理要千万注意的道理。所以懂《易经》的道理,就是懂做人的道理,因此可以知道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庄思想,都是从《易经》出来的,诸子百家也都是渊源于《易经》。

不习无不利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

这句爻辞很难解释了,现在有两个观念,坤卦是代表地,地面有三个情形,直、方、大,这是毫不考虑的;但这还不够的,坤卦也代表了月亮,刚才初爻的月亮,《参同契》说过在南方,是上弦月,而二爻这个时候的月亮,出来的时候,是直的上弦月。方是方位在南方,大是光大。“不习无不利”,习字古人说像飞鸟形,上面两个翅膀,下面的太阳,也是一幅图案画,是练习的习。

当初七、初八时的上弦月亮,在南方出来时候的直、方、大,用不着随时看见是无不习,无不利是好的,因为有一半的光明。不习不利在卜卦而言是好的,在修养而言又不同了。另有一种解释,《论语》上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性相近是人刚生下来的本性是近于道的,习是后来的教育与习惯,人加上了后天的环境教育,越加得多,本性就离道越远,用这个观念来看“不习无不利”这句话,就可以看通了,即不加上后天的习气,则大吉大利,是光明的。而《彖辞》的解释,六二爻的动爻,是正对南方的方位,“不习无不利”则是因为“地道光也”,月亮已经出来了,大地是光明的现象。

无成有终的哲学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

如果我们了解月亮是坤卦,《参同契》上提到:“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月亮全满,自东方出来,这时候是“含章”。含章有两种说法,古代在文学上始终把月亮和太阳,称作金乌、玉兔,元曲乃至京剧中常有“玉兔升金乌堕”的句子。太阳为金乌,月亮为玉兔。

神话的解释,月亮中的黑影就是一个兔子,但古书上并不是说月亮里有个兔子,而是黑影的形态勾出来像一只兔子,太阳里的黑点勾画出来,则像一只乌鸦一样,所以名金乌。昆明的金马、碧鸡坊的那条街,每隔若干时间会发生一个现象,就是当太阳还没有下去的时候,满月已经出来了,站在这条街的中间,向一端看可以看到太阳,同一时间向另一端看,可以看到月亮,这是含章的第一个解释。第二个解释,我国古代对于月亮,和现代科学观念一样,认为月亮本身不能发光,是吸收了太阳的真光再放射出来的光明,所以说它里面含章,章代表了光明和美丽。

可贞是很正,六三为阴爻,不算得其中,是内卦的高峰,所以含章可贞,有光明现象。以卜卦来说,“或从王事”,如果一人为前途而卜,这个人将来可能很有前途,事业很大,乃至辅助一个人创业,如韩信、张良辅助汉高祖千古留名,但是无成,自己本身不会成功的,虽然不会成功,可有结果。

这到底是怎么的说法?假如在中学里作文,学生写了这种句子,老师一定批他不通,又无成,又有终,多矛盾。如果我们知道坤卦是代表月亮,由这个譬喻去看人事,就会很清楚。等年纪大了看《易经》很清楚,孔子的经验,四十九岁再学《易》,加上许多人生经验与知识,才能够学通。像刘伯温帮助朱元津打下了天下,最后他被同事毒死了,这是无成,可是千古留名,有终。

推开了这些不谈,今日为了国家民族,这八个字很可以拿来效法,要有“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的精神,***不一定要自己看到成功,成功不必在我。人生有两条路,一条是现在的事业成就,一个是千秋的事业,像宋朝的三个大儒,朱熹、程颐、程颢等,官做得并不大,他们在学说上留名万古,永远有地位;反之,人若有房子,有钞票财产,不见得是成功。

由《彖辞》的解释,也可以了解:“含章可贞,以时发也。”为什么说它含章可贞,内在有光明呢?因为得其时,月亮到了每个月的十五得时了,所以卜卦算命,时不对,时间不属于自己,不要强做,或从王事,是了解月亮是靠太阳的反映而发光的。

括囊无咎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

古书上常有的文字,历史上许多人,地位很高,诸如宰相、大臣,年纪大了,告老归乡以后,自称“括囊无咎”,这并不是说括一批钞票,自己口袋里装起来,不出毛病。中国有两个字“囊”与“橐”,古代有口的布袋为囊,中间向两头都开口的布袋,背在肩上的为橐。

括囊是口袋的口收紧,不是装满口袋,这是下半月二十三、四日的月亮,半个口袋,袋口收紧了,“无咎”不会出毛病,但是亦“无誉”,没有人恭维,既不被人毁谤,亦得不到别人恭维。所以中国文化古代一般读书人,讲修养,讲人生,自己做一辈子事业,最后退休了,晚年还乡,检讨一下自己,没有毛病,平安退回来了,往事不讲,“英雄到老皆皈佛,宿将还山不论兵。”这个现象就是把自己嘴巴闭起来了--括囊,既无咎,亦无誉,那么这样括囊无咎,慎重到了极点,没有害处。

黄裳元吉

“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

所谓“裳”,古代的服装,长袍是外罩,上面长过膝盖的是衣,下面所穿,和西藏人一样,穿裙子称作裳,后来才变成裤,那是自北方来的,因为北方天气寒冷,穿裙不能保温,受不了。

黄裳,裳是下半截,那么每月的下半,早晨起来看下弦月亮,是淡黄的,说的就是这个现象,并不必要多加解释,可是中国古书上的解释多了,中央戊己土为黄等等多得很,都有理由,都是了不起的解释,但还是把它推开,还是从原书本身来解释较妥当。乾卦九五爻时是好的,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坤卦到了六五爻亦好得很,黄裳元吉,《彖辞》的解释,“黄裳元吉,文在中也”,是文字的光华现象。

物极则反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乾卦六爻,都用龙来代表,坤卦都没有用龙作代表。坤卦开始说卦的本身是用母马作代表,接下来以大地的现象,在六爻中是说月亮的现象。但现在到了上六,最后一爻,引用到乾卦来了,把龙用进来了。

我们知道坤卦是没有综卦的,而它的错卦,六支都是阳爻,其次阴极就阳生,这一爻要变了,坤卦到这里非变不可,于是阳爻要进来了。而龙战于野,一战争就要流血,流下的血为玄--青色,黄是黄的颜色,以天象来解释非常通,不需要套用那么多东西,只要仔细观察一下,每月二十八九日,尤其早晨起来,天苍苍,野茫茫,有玄黄之色。如果确定《易经》是根据天象来谈人事的,而去观察天象自然界的现象,《易经》本身是很好解释的,不必讨论到那么多东西。

《彖辞》解说龙战于野,是说坤卦到极点,可引用“穷则变,变则通”这两句话。战争对人类并不一定是一种祸害,也许是一种革新,因为穷则变,变则通。时代到了某一个情况非变不可,非***不可,因为“其道穷也”,穷则要求变,变的时候自然有龙战于野之象,这是一定的。

用六永贞

“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

这是讲整个坤卦,要注意的,六十四卦,只有乾卦讲到用九和这里坤卦的用六,其它六十二卦,都没有“用九”、“用六”的。所谓“用六”,也是和乾卦解释用九一样,就是不被六用,用全体的卦,而本身并不加入在某一爻里,这就高了,大吉大利,永远是好的,《彖辞》解释,用六能永贞,是因为有伟大的结果。

这里讲完了坤的爻辞,再提起请大家注意的,我研究《易经》的方法,是不管各家的注解,尤其《周易集注》的注解是不能看的,这是朱熹当年把各家的注解,乱七八糟集拢来,便利初学的人参考用,有许多错误的注解也用进来了;这一本是明朝国子监的监本,等于现在国立大学的课本,有许多不能看。

我们现在是用天象的观察来研究《易经》,这是较原始的路子,比较正确的,但是今天我们若回转来研究自己传统文化的天文学,又是要新开路子了,现在国内能懂得中国自己原始的天文学,而把现代西方天文学同时合并治理的人,已不多见了。

“文言曰: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

现在所要谈的是思想问题,讲孔子的《文言》,《文言》很重要,研究中国文化,儒家的孔孟思想,道家的老庄思想,都从《易经》的原理来。现在推开了每卦的卜卦关联,只看《文言》;所谓“文言”,就是以文化的观念研究《易经》。这里孔子提出来讲坤卦的德性:坤是纯阴卦,是至柔的,至柔是坤卦的体,如果动起来就刚强,老于引用了这个观念,所以他说“柔能克刚”。

世界上最柔的是水,老子引用了水,水是没有骨头的,再加热就干了、化了、连影子都没有了,这是天下之至柔,能克天下之至刚,就是不管多厚的钢板,在不断的滴水之下,最后也必被水滴得穿洞。又如工业用的“水刀”,把水加速也真的把钢板给切开了。

所以儒家、道家都教人不要过刚,过刚易折,一个人太刚强了,容易断折。所以坤卦的本身是至柔,不动则已,一动就是刚,像练太极拳,在练的时候,慢慢摸,非常柔,但是到了用的时候,就非常快,非常刚。“至静而德方”,坤卦是至静的,但并不是死寂的,没有骨头的,外圆内方的,内在永远是方正的,一个人假使把自己的精神、人格、修养做好了,自然是外圆内方,形成了至静而德方,还加一个条件“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就是月亮的道理,有一定的常轨,有如大地,包容一切而化成光明,这是说人的修养,是怎样的人有如此修养?

乾卦是君道,是领导人修养,坤卦则是臣道,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小则里长行君道,里干事行臣道,就“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要柔顺,要承上启下,承天,承乾卦的功能而行,这就教我们做人要站在坤道的立场,坤道是臣道,又是妻道,所以中国讲妇女的德性,是夫唱妇随,但现代相反了,乾坤颠倒,要妇唱夫随,我们知道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都从这个理由来的。

孔老夫子的因果观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这是中国文化四句话的原则,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我们中国文化,东方文化,最喜欢讲因果报应。如果过去没有研究过《易经》,都以为这是佛家的思想,来自印度的,事实上中国、印度、东方文化都建立在因果报应基础上。由此我们了解,中国过去五千年文化思想的教育、政治、道德等的基础,都是建立在因果基础上,所以大家都怕不好的报应,乃至做官的人,要为子孙培养后福,都是怕因果。不过因果的问题是宗教哲学的大问题,在研究起来也是很好的一本书,一篇很好的博士学位的论文。佛家的因果,是讲本身的三世,即前生、现在及后世。中国儒家的因果讲祖宗、本身、子孙三代,就是根据《易经》这里来的。这也是一个历史哲学问题,尤其这几句话,我们都晓得用,知道是孔子的话,这是中国文化几千年来不变的,现在当然社会道德已变动了,但是据我个人仔细静静的观察研究,我们中国人年轻一代尽管怎么变,这个观念还是有,这是我们民族血统中的观念。

我们要注意“余庆”、“余殃”的“余”字,余是剩下来的,余是有变化的,并不是一定本身就报,这是中国人对因果报应的定理,中国文化一切都建立在这因果报应上。由此看来,刘备在临死的时候,吩咐他儿子两句话:“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以刘备这样一位袅雄,对自己的儿子作这样的教育,都是从中国旧文化来的观念。我们看历史传记,常常提到某某人的上代,做了如何如何的好事,所以某某人有此好结果。将来中西文化汇合以后如何演变?还不知道。现在据我所知,最近在美国,宗教的活动,自哈佛大学开始,已经变了,提出“宗教一家”的口号,主张宗教不能分家;其次,美国的一般学者、知识青年,也非常相信三世因果,所以中国人的家庭教育要注意,尤其现在为父母的人,教育下一代,为了国家民族文化,这个观念还是绝对不可变的。

下面孔子对于这个观念作了演绎,从此,也可以知道孔子为什么作《春秋》,写历史,历史的法则就在这里。

“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

春秋战国的时候,孔子看到社会多么乱,孔子看见当时不孝不仁的人太多了,所以提倡孝、提倡仁。社会文化,像人吃的药一样,哪一种病流行,就倡用医哪一种病的药,假如这两天感冒流行,药店的感冒药就卖得多。大学里开课,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学校就开什么课程,教育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我们看了四书五经很伤感,可见中国这个民族,可怕的一面是不孝、不仁、不义的太多,所以孔子提倡仁呀!义呀!孝呀!到了几千年来,有几个真孝、真仁、真义的?

孔子这里就讲出了这另一面:“臣弑其君”,部下叛变干了主管的,“子弑其父”,儿子杀父亲的,春秋战国这类例子太多了,尤其是利害之间,兄弟妹妹之间,都是杀、抢。“非一朝一夕之故”,不是突变来的,一个社会文化演变不是突然而来的。“其所由来者渐矣”,是渐进的,也是《易经》的法则,一爻一爻,慢慢变来的。

根据《易经》孔子这个道理,我们看近六十多年的历史,乃至推到近百年历史,或远推到清朝中叶,十九世纪开始,我们的社会一步一步演变到今天,对于今天的这个社会现象,有许多人看不惯,很难过,我觉得没有什么,这都是渐渐来的,不要怕,有时一个变动就变好了。“其道穷也”,现在已经差不多到这地步了,非回头不可。“由辩之不早辩也”,这是辩论的辩,也是辨别的辨,在家庭教育来讲,就是对一个孩子变坏,没有早看清楚;以历史来讲,就是不好好领导,不早辨别清楚,所以发生***,这也是讲历史哲学,也是社会史,也是文化发展史。

譬如中国文化,为什么发展到现在一直要提倡自然科学?“其所由来者渐矣”,也是慢慢变来的,不要以为现在这个科学时代已到了顶点,但还是要变的,当然还有更新的科学时代出来。“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这就解释引用初六爻的话说,学了《易经》,脚踏在地上发现降霜了,就知道冷天快要来了。到了春天,立春以后,气候一暖,夏天的衣服也要准备拿出来了,都有前因后果,这是中国文化主要的精神所在。

直内方外 四海一家

“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这是孔子儒家的思想,把《易经》天文的法则拿来讲人事,做人修养的道理。所谓直就代表正,方代表义。中国人看相,以这个原则也蛮通的,说人的脸型,长的主仁,方的主义。

“君子敬以直内”,内心修养绝对公正,自己内心得直,没有弯曲,不在肚子里要鬼。

“义以方外”,对外面,对人对事,一言为定,到处合宜,言而有信,规规矩矩,所以“敬义立而德不孤”,不要怕寂寞,不要怕倒媚,自然有自己的道理。

“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孔子用这两句话解释这句爻辞,一个人只要有直、方、大三个字,公正、义气、仁爱,内方外圆,胸襟伟大,像大地一样,包涵一切,“则不疑其所行也”,天下人同心一德了。

谨言慎行

“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

这是第四爻的解释,宋朝的理学家们拼命说孔子是反对道家、反对隐士,我认为孔子不但不反对,而且还赞成隐士,在《论语》上我们可以找到许多证据,在这里更可以看出来。孔子这里说:“天地变化,草木蓄。”

春天到了,气候调和,时运来了,草木都欣欣向荣;秋天来了,天地闭塞,万物凋零。那么,贤人、达人、君子碰到这样的时代,看看不对了,没有办法了,挽不回了,只好退下来,于是隐了,所以第四爻的爻辞“括囊无咎无誉”,自己把自己收起来,放在口袋里,就是黄石公的《素书》第二章最后的那句话:“没身而已”的意思。时代不属于自己,机会不是自己的,自己一溜,同草木一样,大家都是如此,变成泥巴,到这个时候就是“括囊”;尽管一肚子学问,收起来放进口袋里,把袋口一收紧,“无咎无誉”,与世无干。

为什么这样?讲话小心一点,古人的诗:“美人绝色原妖物,乱世多财是祸胎。”世界人闯的祸胎都在这两个字上--财、色,历史上批评人,总不外这两个字。但是乱世多“才”也是祸根,那就要“括囊”,不然则赶紧找个老板抬抬轿子,不要乱闯,乱问对社会国家都没有贡献的。

黄中通理──至高的人生境界

“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

对六五爻的解释,这是后来的中庸思想,我曾经说过,《大学》思想出在乾卦,《中庸》思想就出在这里,这是我的专利。“黄中通理,正位居体。”这就是中庸之道。《中庸》第一章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养气,“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充塞于天地之间”就是这里来的。

中国道家讲修道,欲修成神仙,必须打通任督二脉。所谓任督二脉打通,就要“黄中通理”,这个“黄中”,抽象的是天地之中,具体的是人的内部肠胃一切都好,黄是中央的颜色,“理”不是道理的理,是中国医学上的“腠理”,就是皮肤毛孔,功夫做到了,修养够了的人,内部通了,外部亦通了,每个毛孔都通了,这个时候所谓天人合一的境界到达身体来了,面上都有光彩,这时真美,充满了四肢,都全身畅通了,那么“内圣外王”,内在有了这样高的修养,如果有机会发到外面,发于事业,就内外合

打赏 点赞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标签云
女孩 (3036) 小名 (261) 洋气 (1112) 禁忌 (721) 好听 (4564) 物流公司 (96) 取名字 (1346) 农历 (1130) 公司 (7364) 宝宝 (3596) 男孩 (3577) 风水 (2993) 吉利 (1434) 寓意 (4331) 命理 (829) 八字 (41) 《道德经》 (3) 《千字文》 (1) 国学宝典 (1) 国学 (584)
WB
微博分享
QZ
QQ空间
QQ
QQ好友
WX
微信分享
CP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微信分享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

链接已复制
© Copyright 公司起名   浙ICP备2023005336号-9